东周末年,周室已经名存实亡,天下风云再起,各诸侯国之间的战争时时在发生,在这乱世中,你如何保住自己的土地、自己的子民,如何雄霸天下,留万世之名,就看你的谋略才干了!
战国(公元前475年--公元前221年),中国战国时期的简称。是东周的后半期历史阶段。此时,各国混战不休,故称“战国”。“战国”之名源自西汉刘向编注的《战国策》。
公元前453年,韩赵魏打败智氏,继而瓜分晋国,奠定了战国七雄的格局[1] 。前221年秦王嬴政统一全国,随着私田制和铁器的广泛运用,社会新兴阶层的崛起,战国时期从政治、经济、文化、科技上迎来变革高峰。土地国有制彻底瓦解,土地私有制也就是封建地主土地所有制得到确立和发展。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各国的改革或变法运动促进了这一转变。土地自由买卖已合法化,参与土地买卖的有贫民、官僚和贵族。秦国在商鞅变法后,“除井田,民得卖买”
于郡县制度的加强,以获取土地、财富、人口的国家不断开展兼并战争,促使这个从春秋时期开始便战争不断的土地逐渐走向新的时代。战国承春秋乱世,启帝秦发端,中续百家争鸣的文化潮流,这是中国思想、学术发展的黄金时期,史称“百家争鸣”。中原经济技术的新发展与各国相继图强而展开的举国变法,名士的纵横捭阖,宿将的战场争锋,涌现出了大量为后世传诵的典故。战国时期也塑造了帝制中国的雏形。